咨询热线 17051360550

以琴载道 修身神器——为什么要学习古琴

发布时间:2021-06-10 09:56:06

        古琴从其初创,以至于他的造型和声音,都跟道家的修身文化密切相关,甚至可以说琴文化,就是一部修身文化。
    从创制上看:蔡邕在其《琴操》中说:“昔伏羲氏作琴,所以御邪僻,防心淫,所以修身理性,返天真也。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。一是琴由伏羲所创;二是操琴的作用,是导人正心祛邪除淫,修身理性,以返天真。我们从源头处,就找到了琴与道家修身文化的密切联系。
    明代重要著作《神奇秘谱》载:“然琴之为物,圣人制之,以正心术,导政事,和六气,调玉烛,实天地之灵气,
    太古之神物,乃中国圣人治世之音,君子修养之物。”“正心术,导政事,和六气,调玉烛”,这些都跟修身养性密切相关。
    古琴最初的创制,还有神农说、炎帝说、黄帝说、尧舜说等。但个人认为,古琴文化与道家文化一脉相承,源远流长,应该是上一个人纪就已有的神器,伏羲只是将其继承到这一个人纪并传承下来。
    从造型上看:古琴的造型非常讲究。琴体总长三尺六寸五分,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。《琴史·拟象》载:“圣人之制琴也,必有象。观其象,则意存乎中”琴面成弧形,象征天,琴底平,代表地。
    司马承祯《素琴传》:“夫琴之制度,上隆象天,下平法地,中虚含无,外响应晖。晖有十三,其十二法六律六吕。其一处中者,元气之统,则一阴一阳之谓也。”十二还代表是二个月,其中中间的七徽居于中,代表老子的德一,代表执两用中,跟孙悟空握金箍棒的执中用中如出一辙。
    《新论·琴道
    》载:“上圆而敛,法天;下方而平,法地;上广下狭,法尊卑之礼”。
    从琴的外形和尺寸上,都有特别的象喻,囊括了天地人三才,因此抚琴可以感格天地而通神明。所以《新论·琴道》载:“通神明之德,
    合天地之和”,“通万物而考治乱”,故八音之中“琴德最优”。
    从声音上看:古琴是正心修身之神器。
    《白虎通·礼乐篇》载:“琴者禁也,所以禁止淫邪,正人心也。”
    《琴史·释弦》载:“五音之感人,皆有所合於中也。宫正脾,脾正则好圣,故闻宫声者,温润而宽悦;商正肺,肺正则好义,故闻商声者,刚断而立事;角正肝,肝正则好仁,故闻角声者,恻隐而慈爱;徵正心,心正则好礼,故闻徵声者,恭俭而谦挹;羽正肾,肾正则好智,故闻羽声者,深思而远谋,此先王所以贵于乐也。”这里深刻的揭示了琴的五音与五脏的密切关系,古人非常注重于内修于身,在正心而修身的基础之后,再操琴,就可以通达幽冥,感格神灵,而通达造化再助益于内修于身。
    鼓琴的姿势还非常讲究,我的古琴老师,中国琴会会长杨青老师在讲姿势的时候,感觉就在讲太极站桩:全身放松,双臂自然下垂,双脚与肩同宽,含胸拔背,竖颈悬顶,面带微笑,下颚微收。听起来就感觉要打坐入定了,双脚的姿势跟太极站桩如出一辙。女性还要求双脚并拢如花梗,大腿如花托,上半身双手臂展开花萼,头部犹如花冠。这是在通过形来塑造女性素雅内敛的精神气质。
    古人对操琴还有很多讲究,集中在“十善、十戒、十二欲、七要、七病、五不弹”之中做了精辟的描述。这些内容也与修身文化密切相关。
    《尚书》载:“舜弹五弦之琴,歌南国之诗,而天下治。”这里记述了舜一边弹琴一边唱歌,这种形式叫弦歌或琴歌。通过这种形式正心以修身,而兼治天下。符合《大学》所阐释的“心正、身修、家齐、国治而天下平”的次第。从琴文化,我们可以看到古人非常注重于修身,修身融入了他们的生活。
    《琴史·尽美》载:“琴有四美:一曰良质,二曰善斫,三曰妙指,四曰正心。四美既备,则为天下之善琴,而可以感格幽冥,充被万物,而况于人乎?况于己乎?”这里讲了琴乐能够达到完美所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:首先必须有好的材料,这个材料非常考究,它就是一部文化。其次是善斫,有好的材料,做不好,材料都浪费了,也没有用的。据说王鹏的琴,有人把他的琴剖开,完全按照他挖的槽腹做,做的一模一样,材料也跟他接近,但就是出不了他的那个音,其中有很多神秘的因素,在行业内视为绝密,不为人知,他在挖槽腹的时候,都不许旁人观看。三是善于操弄,这就是技术方面的事情,通过勤奋可以很好的把握。最为关键的,是第四个条件,就是正心。琴音为心之门户,它自然而然流露的是抚琴人的内心世界,这个音就是心音。这里边不仅体现了弹琴人的琴外学识修养等功夫,最重要的,其实是修之身的功夫。五音可以正五脏,其实是需要有条件的,普通人弹琴,可能会有外在感官的愉悦,而要深层次实现正五脏,必须要操琴者内修于身的功夫,这个功夫越深,其效果越明显。是故,古人形容好的乐曲“绕梁三日,余音不绝”,这不是外在可以听到的音,而是老子说的“大音希声”的那个听不到的音,这个音,是一种能量的存在形式。真正修之身达到一定状态,操琴就可以“感格幽冥,充被万物,而况于人乎?况于己乎?”所以《琴史·尽美》载:“是故黄帝作而鬼神会,后夔成而凤凰至,子野奏而云鹤翔,瓠巴作而流鱼听,师文弹而寒暑变,可谓诚至也。”黄帝操琴鬼神来会;舜帝操琴神仙降临,故有《神人畅》;后夔操琴引来了凤凰;子野鼓琴招来了仙鹤;瓠巴操琴鱼儿都来听;师文操琴天气都随之变化;这就是正心以修身之后,再通过本来就蕴藏宇宙天地万物之理的神器——琴,而通达幽冥,感格万物的生动事迹。在汉代画像砖里,我们可以看到鼓琴招来凤凰的很多画像石。这肯定是真实的,我们会相信那么多古人都跟我们撒谎,就我们守信吗?不然!
    以上是鼓琴招来凤凰的情景,这是汉代画像砖的内容,记忆里有不少,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张。
    去年年底,我在国家大剧院听了当今最顶级的古琴音乐会,中国琴会会长龚一的专长音乐会。龚一老师自幼习琴,操琴技艺绝伦,实在为之惊叹。因为奥运会开幕式演奏古琴的陈雷激是龚老师的弟子,所以他给龚老师当下手给龚老师换琴,可以衬托出龚老师的这个音乐会的排场真的好大。龚老师德高望重,所以其琴艺与高尚的品德结合,铸就了琴艺的辉煌。如果龚老师能够与老子的修之身结合,那么其琴艺可能会如虎添翼,将是另一重天地。也深感老子的“居其实而不居其华,故去彼取此”的教导是那样的朴素,那样的真切,也就有了上述的一些感触——内修之于身与琴文化不可分割。
    因此,古琴与修身文化密切相关,鼓琴是修身,修身可以助益于操琴,二者相辅相成,真能达到造化之境,也就必然可以感格幽冥而通达神明,并助益于正心以修身。
    另外,我们从《诗经》的多处描述琴的内容,可以看到古人生活跟琴密切相关:“窈窕淑女,琴瑟友之”;“呦呦鹿鸣,食野之芩。我有嘉宾,鼓瑟鼓琴”;“妻子好合,如鼓瑟琴”;“鼓钟钦钦,鼓瑟鼓琴”;“琴瑟击鼓,以御田祖”;“椅桐梓漆,爰伐琴桑”;“琴瑟在御,莫不静好”;这些都是源自《诗经》的记述,从内容上看,琴已经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。另外,《诗经》本身就是一部琴歌的歌词,当年孔子整理这部琴歌的时候,都能“弦而歌之”,孔子还说:“诗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无邪”。这跟古琴文化强调的正心除邪密切相关。在这里说这些需要说明的是,从《诗经》的等著作的大量记述,及汉代大量画像砖石等绘画作品,我们可以看到,古琴跟古人的生活密切相连,也就可以说,古人非常注重于修身,修身文化、古琴文化与道学文化,融入了百姓的生活。所以,熊春锦老师说的中华文化就是一部修身文化,在浩如烟海的琴文化里,我们可以通过以上描述管窥到一点点痕迹来加以佐证这个事实。